2022年4月更新
福州大学翻译研究所(原名福州大学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所)成立于2001年5月。现任所长为陈小慰教授。该机构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相关学术研究。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以呼应现实需求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为特色的翻译学术机构,聚焦修辞与翻译、英美文学翻译、中国文化翻译、政府外事口笔译、商务翻译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主要研究人员有15位。陈小慰教授兼任中国译协理事兼专家会员、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翻译协会副会长等学术职位;陈卫斌教授为福州市翻译协会副会长;朱天文副教授任福建省译协常务理事;另有多位成员任福建省翻译协会理事职务;5位成员为福建省政府特邀外事翻译。
近年来,研究所成员承担完成了多项国家及省级相关研究课题,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服务国家对外话语传播的“翻译修辞学”学科构建与应用拓展研究》及其他多个省部级和全国翻译专业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相关科研项目。出版《翻译与修辞新论》、《译有所依——汉英对比与翻译研究新路径》、《翻译矛盾疏解》、《新编实用翻译教程》、《使女的故事》、《上海孤儿》、《恶魔花园---禁忌食物的故事》、《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同步辅导》(课文部分附译文)等专著、译著、教材二十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获福建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近年来团队成员出版的译著主要有:《以赛亚•伯林书信集》(共四卷,各上下册,已出版三卷,译林出版社);《中国女性高层次人才发展规律及发展对策研究》(外译,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鼓浪屿》《福建的世界遗产丛书》(汉英双语,四册之一),获中宣部2020年对外出版项目。两位成员为出版社外译项目承担校译任务。
在学校的支持下,协助学院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传统与现实—当代中外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2014)。并多次承办全国口译大赛福建省复赛等。研究所成员多人次参加国内外翻译研究会议,注重与国内外学界同仁的学术交流。
此外,研究所成员还积极承担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口笔译任务,积极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服务。近年成果中包括《刺桐石刻》(纪录片)(中共泉州市鲤城区委、福建教育电视台,2013)、《闽都神韵--三坊七巷》(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管理委员会,2014)、《福建应用翻译大全》(福州卷)(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中英文“印象福建”、“滋味福建”等厦门金砖会议用书(总主编为院长钟晓文教授,研究所成员主编或参与)(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该系列丛书2019年获中宣部地方优秀外宣品印刷类作品一等奖。另外,研究所成员作为主要力量承担了包括世界闽商大会、世界遗产大会在内的多项政府、企业及学校的口笔译翻译任务;3位成员受邀担任福州市公示语翻译审核专家组成员。《关于各部门统一规范使用国家重要对外译名的建议》及《构建福建对外形象亟待提升双语标识英译质量》等多条资政建言获国家和省政府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