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论述和谐校园的概念和特点,研究校园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并制约着学校教育的行为,指出“教工之家”是一种校园文化,揭示“教工之家”建设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教工之家;和谐校园校园文化;学校教育
1和谐校园的概念和特点
1.1和谐校园的概念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特定具有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它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也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
和谐校园文化指的是校园文化中的文化活动、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是相辅相成的、互不干扰的,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师生的情操,启迪师生心智,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1.2和谐校园的特点
和谐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种基本形态。
(1)校园物质文化,指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包括学校的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的管理资料,是其它形态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层次。
(2)校园制度文化,指校园人在交往过程中缔结的社会关系以及用于调控这些关系的规范体系,包括大学的管理模式、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交往方式等。
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是维系校园人际关系的纽带,是一切校园文化活动的准绳,是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的中介,居于校园文化的中间层次。
(3)校园精神文化,指校园人的精神生活和意识形态,如价值观念、教育观念,反映人类认识成果的思想理论体系、行为文化、审美文化,以及教学风格、思维模式、管理作风,如校训、校风、座右铭等。
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深部层次。
2校园文化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行为
2.1校园文化创造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
我国传统的学校文化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以书本为主要媒介和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方式的一种教育活动,给人一种清幽的知识文化、宁静的书斋文化的印象。新的文化价值观--能力本位,是人的内在本性的必然要求。人只有充分发挥和实现其创造能力时,才能自由地生存。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解决的正是建立在这种知行统一、继承与创新统一基础上的能力培养和能力提高。
2.2校园文化制约着学校教育的行为
校园文化创建出一种同步或超前于社会生活的、具有新的时代特色的高校管理模式,它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法则是“以文感化人”,核心是“价值观念”。校园文化是着眼于未来的文化,教育的超前性特征和教育面向未来的要求,规定了校园文化的超前性发展,以便能顺应信息密集、节奏快变的现代社会的发展。校园文化为学校教育与管理活动奠定了向心力、凝聚力、约束力和内在动力的坚实基础,是高校全部教育行为的综合反映,它既是高校教育行为的产物,又制约着高校教育的行为。
3“教工之家”建设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3.1“教工之家”是一种校园文化
民主管理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文化氛围则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民主管理和文化氛围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涵。
高校工会作为党政联系群众的纽带,应把工会组织建设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又一个家——“教工之家”。可以说,“教工之家”是一种校园文化,和谐的“教工之家”可以化解教师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工家庭内部等各种矛盾。
3.2“教工之家”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教工之家”,应该是教工生活压力的缓释地,是工作与休闲的调和地,更应该是优化凝聚力的策源地,一句话,“教工之家”是令教工向往的心灵家园。
(1)努力搭建教职工参与学校决策的平台,致力建设教职工参与学校改革发展的“维权之家”。
切实维权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所在。维护教师的权益,送给教师人文的关怀,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工之家”生存发展以及增强凝聚力的基本要求。
“教工之家”在人事用工制度改革、学校产业及后勤社会化改革、劳动保障、社会保险、妇女权益保护等方面都努力做到深度参与,组织广大教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校建设,齐心协力推动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精心构建高校的“和谐之家”。
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是建设和谐校园不可或缺的载体。“教工之家”积极倡导全校教职工参与到身心锻炼的活动中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建家增添了活力,凝聚了队伍,聚拢了人气,为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为进一步巩固工会在学校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3)竭力为教职工做实事、办好事,积极营建教职工工作和生活的“温暖之家”。
坚持以人为本,关心教职工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教工之家”的关怀和温暖,进一步激发了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教工之家”的一项重要工作。
每年年终由工会带领一行人到离退休教职工家里慰问,并发给慰问金和慰问品。建立困难教职工档案,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教职工提供多方面的支援。对生病住院的教职工,工会同志及时前往看望。坚持走访和慰问制度,继承爱心捐款传统。
总之,“教工之家”充分体现了领导和工会对教职工的关怀,工会组织的感染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也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增强。
“教工之家”已经成为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群众基础,在营造民主、宽松的人文环境方面不可替代。同时,“教工之家”成为党政联系教职工群众、凝聚人心的粘合剂,成为增添单位活力的兴奋剂,成为协调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教职工在“教工之家”里找到了温馨,增强了归属感。
【参考文献】
[1]黄永华.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浅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62~63.
[2]范亚菲,董丁戈. 以人为本: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0):159~161.